加入VIP,免费下文档
| 注册

预备党员学习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9篇

时 间: 2015-10-23 18:03:51
【导读】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让监督节奏感更鲜明  要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站在实现“两个一百...

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让监督节奏感更鲜明
 
  要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发基层干部群众轰鸣。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修订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党内制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党的建设,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清廉建设就在身边。
  然而,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都是进行时。从查处案例看,十八大后,甚至十九大后,不收敛、不收手,依然我行我素,雁过拔毛、吃拿卡要等基层微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这说明什么?说明监督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到位。时下,个别党员干部总觉得“落马”二字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大原则不犯,小问题不断;也有领导干部一听到查处出千万、上亿赃款,不是以案为镜、警醒自己,而是有样学样,模仿、翻新贪腐手段,妄图从警示案例中借鉴贪腐“经验”,借以瞒天过海,早日当上“亿元先生”……凡此种种,导致了高压反腐之下,前腐后继时有发生。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监督”二字。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离不开群众监督。基层微腐败,如蚊蝇叮肤,损害的是群众利益,群众最有痛感,最能第一时间觉察到。擦亮群众“探头”,把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天眼,微腐败手段再高明,也必然暴露无遗,必将彻底击溃贪腐者的侥幸心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离不开群众的监督。要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让群众监督的鼓点更有节奏感,构建河清海晏的政治生态,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年味也要廉味
 
  春节将至,外出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在饭桌上表达思恋之情,这是常规操作,热闹的春节让“年味”更浓,但是作为党员干部不能因为见到久违的亲友一时“得意忘形”,让不怀好心之人有机可乘,借着拜年的名义塞出巨额红包,披着“春节”的外衣光明正大的行贿受贿,这些“糖衣炮弹”,不仅使得年味变味,也让自己走向了贪污腐败的不归路,过好“年关”,更要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将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严守“廉关”,做明明白白人,过清清爽爽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会议上强调要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相腐,把“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这表明纪检监察机关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会盯得更紧,查处力度会更大,在节日期间,党员干部不可存在侥幸心理,而放松对自己的廉洁要求。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春节期间,党员干部的生活处于“八小时”外,但纪律和规矩不会放假,严于律己这句话不能仅仅是浮于表面,更主要的是做出来,党员干部心中要有一把戒尺,不起歪心思,不动歪脑筋,不伸不义手,提高防范风险意识,拧紧思想的开关,警惕思想摸鱼,防微杜渐,将腐败的苗头及时扼杀在摇篮里。当然,也不是将聚会这件事全盘否定,春节本就是个热闹的团圆日,越热闹年味也会更浓厚,只要思想和行为不越过纪律红线,这个“廉关”会过的更好。
  时代在进步,那些爱钻空子的腐败分子也会腐出新样式,利用微信或支付宝发红包、转账、网购高档物品等等,这些“网络腐败”的花样层出不穷,作为党员干部自身既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同时也要提高身边家人的纪律意识,防止“屋檐腐败”,良好的家风家规是强心剂、坚强的后盾,每天要问问自己和家人,“有没有人送礼金礼品?有没有收不该收的礼金礼品?家人有没有收不该收的礼品?”牢记使命和初心,才能在明年更好地出发。
  中国历年有春节期间拜年的习俗,礼尚往来是传统美德,也是交流感情的机会,但也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借着朋友、同学、亲戚的名义送些年货,或求你办事或找你开后门,有的党员干部出于情谊会有所懈怠,但是一旦开了先例,短暂的尝到了甜头,到后面就像开闸的洪水关也关不住,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不仅失了节也失了洁。人是感性生物,大脑有时候会被情感蒙蔽,发出错误的指令,由此看来,在“微腐败”面前,党员干部更要理性思考,严防“情感腐败”,做到“谨小慎微”。
  纪律面前无小事,筑牢防线守底线,这样有廉味的年关年味会更浓,人情味更足。

 
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到底一体推进三不建设
 
  “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郑重宣示了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传递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坚定信心,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的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常抓不懈。面对腐蚀和反腐蚀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应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只有一“严”到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从严惩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树立“越往后执纪越严”的鲜明态度,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定力、寸步不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从严查处。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敬畏、胆大妄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通过形成强大震慑力,既削减存量,又遏制增量,强化不敢腐的氛围。
  从严监督,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改革体制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和有效性,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切断利益输送链条,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制度建设,推动完善相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平台,编织经纬纵横、星罗棋布的监督网络。通过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长效机制,用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监督制约权力,着力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从严教育,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注重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建设,厚植不想腐的土壤,从思想深处和源头上根治腐败。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培育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发挥党性教育和政德教化功能,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堤坝。创新警示教育,用好反面教材,举一反三、以案说法、以案明纪、以案促改,让党员干部引为镜鉴,实现处理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目的,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实践证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既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只有一“严”到底、一以贯之,把反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书写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篇章。

 
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以严问责促尽责强担当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近期部分地方问责的6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这6起案例中,有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敷衍塞责、虚于应付;有的漠视群众疾苦,为民服务不上心不尽力;有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喊在口上,教育管理监督浮在面上,规章制度空转失灵,以致“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易发多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更加自觉履职尽责。上述6起问责案例,虽然情形各异,但都背离权责统一要求,岗位责任虚化弱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公开通报这6起典型案例,传递出不担责就要被问责的强烈信号,督促和激励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以严问责促进真正负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党员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无责任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党和人民赋予权力的时候,更是压上了责任,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担当就得有多大。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对失职失责行为严肃问责,说明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深刻警醒,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切实履行岗位责任,提高履职本领,真正做到守责、负责、尽责。
  以严问责促进有力担当。“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问责是为了促进更好地履职负责。担当,要有问责来保障,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问责,要用行动来体现,否则就会成为一句口号。问责只是手段,担当才是目的。通过强化责任追究,约束不作为、整治乱作为,从而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这才是问责的价值指向。强有力的严肃问责,能让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触动和警示,切实增强担当精神,增进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真正做到职尽本能、责尽本分。
  以严问责促进责任落实。“欲影正者端其表。”“一把手”的言行是鲜明的导向,“一把手”的推动是有力的保障,“一把手”作出表率,才有资格领导部属要求部属。确保问责产生广泛持久强劲的震慑效应,必须分清问责主体,抓住“关键少数”。问责从“一把手”严起,一方面,促使领导干部自身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下属的行为标杆;另一方面,促使领导干部扛起责任担当,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将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激扬精神状态、勇于责任担当。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强化问责的政治信号已经充分释放,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十四五”发展的道路上,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当好领路人,走好前行路,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福建财政厅: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福建财政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历史时点上,福建财政系统将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契机,更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福建工作时的一系列创新理念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这一指导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引领新时代福建财政工作积极开创新篇章。
  一、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引领财政改革发展、推动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系统创造性地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旗帜。财政是庶政之母、兴邦之本,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基础。2002年10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与时俱进,振兴财政”的重要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财政事业发展,赋予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定位,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和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功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更好发挥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必须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和推动财政改革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领和推动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根本路径、发展思想等核心内容和要义,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走中国特色道路指明了具体方向。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十四个坚持”全面精辟地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应对新任务、新问题、新风险提供了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一系列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新时代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讲政治贯穿财政工作的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鲜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财政部门为党和国家当家理财掌管“钱袋子”,更应在履职尽责过程中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坚持和完善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财政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的水平。
  一是紧扣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服从服务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求,积极发挥财政在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职能作用,着力深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更好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促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积极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落实好财政“放管服”举措,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春节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强调,稳中求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总基调。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也给财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疫情防控经费保障,确保疫情不反弹,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落实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各项财政政策举措。要坚持过“紧日子”思想,挤出更多资金用于疫情防控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更加积极有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挥财政逆周期宏观调控作用,助力我省在“稳”与“进”中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四是推动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就“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和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福建财政系统党的建设,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倡导的“滴水穿石”精神和“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财政干部“八大本领”,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
  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更加有效发挥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党的十九大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为民情怀,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财政履职尽责的过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共享发展理念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织密托牢民生保障网。将新增财力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以民生“七有”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尤其是,要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大力支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加大对脱贫攻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发挥转移支付的再分配调节功能,财力尽可能向基层一线、困难地区下沉倾斜。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疫情冲击对基层财政运行带来的新压力,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省级自有资金,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对县级的转移支付规模只增不减,兜牢基层“三保”支出底线,增强老区苏区等困难地区“六保”支出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三是坚持为民理财,主动接受人民监督。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依法行使政府监督》,对财政监督作出了重要论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贯通、相互协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不断完善财政信息公开机制,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落实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进一步强化包括疫情防控相关支出在内的财政资金监督工作。
  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更加积极有为服务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框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全面恢复,但经济发展仍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任务十分紧迫。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的“晋江经验”,立足福建实际情况,以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护航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以发展的实际成效带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实现经济与财政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加快聚集。支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做强。要围绕推动协调发展,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支持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配套协作、公共资源共享和生态协同保护。要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等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闽江、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的福建实践。要围绕推动开放发展,服务好海丝核心区建设提升行动,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落实促进外经贸发展各项财政政策,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动扩大闽台民间经贸合作。二是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实打实、硬碰硬,不折不扣落实好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对防疫补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税费支持措施和一系列社保缴费减免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政策成效,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三是用好用足用活政府债券资金,更好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强项目筛选与储备,建立滚动接续的项目准备工作机制,集中资金支持“两新一重”等重点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准确把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稳妥处理偿债压力与实际财力的关系,依法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隐性债务存量的化解力度,不因应对疫情就不重视债务风险,不因财政困难就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
  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指引,更加持续有力地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当前,福建财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的改革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一是加快财政体制改革。主动对标对表中央改革进程,抓紧出台医疗卫生、教育、科技、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推动形成稳定的省与市县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根据中央的部署,以优化省与市县财力分配格局、强化收入体制激励作用为导向,及时研究完善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制度,进一步理顺省与市县财政分配关系。二是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坚持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针对我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薄弱点,重点抓好财政资金项目库建设、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等工作,加快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真正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三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积极跟踪对接中央关于税制改革的部署,在中央赋予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范围内,研究制定我省具体实施方案。强化税收的再分配调节功能,按照中央的部署,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落实消费税改革,积极推进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

 
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读懂《国家监察》的数据说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已于1月12日晚开播,一经播出就引发热议。《国家监察》“全景式”“立体化”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个个“跳动”数据、一件件鲜活案例、一幕幕“悔之晚矣”真实情节、一声声“重锤”敲击回响……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举旗定向、改革前进,探索出自我监督、自我净化的优化制度路径。笔者从五集中反映的“数据”切入,讲述让“公权力”必须姓“公”,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这篇《国家监察》“数据说”。
  3年到3个月——设“防”堵“漏”,聚合力、畅衔接,做好党管干部“后半篇文章”。“八小时内看‘政绩’,八小时外看‘足迹’”,因监察范围过窄、反腐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监察起步时遭遇桎梏、障碍重重。《擘画蓝图》中“郭海案”在2014年就被侦察,但3年时间停滞不前。正是因为种种案例和带来的后果,进行监察体制机制改革,突破“瓶颈”制约刻不容缓,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履行党管干部责任,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填补执行“漏洞”。让公权力姓“公”,是监察各部门凝聚合力、锐意进取的共识与追求,为逐步完善我国法治体系,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拧”,在法治道路上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的出台,使职能体系更加系统完备,运行更加科学规范,广大党员干部先谋于局、抓早抓小,监察部门“全流程、全要素”办案,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秦家大院”再恢弘,不义之财住着也不会让自己安了心、入了眠,“秦光荣案”深刻揭示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精准定位,不留“死角”,破除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弊端,在强大震慑和政策感召下,织密“监督网”“防护网”,让妄想“平安着陆”、对抗公权的“毒瘤”“杂质”无所遁形,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46家和129家——激“浊”扬“清”,全覆盖、强震慑,打通纪检监察“最后一公里”。《监察法》明确了六类监察对象,为下好监督体系“一盘棋格局”提供责任主体保障。以党纪法规为“硬杠杠”,切实增强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也对监察工作有了更高要求。《全面监督》中记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一设立46家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129家单位,这1:3的比例是不断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营造新风正气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保证。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九大后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监察范围,逐步实现监察建设资源配置“到位”、规范程序“到边”、靶向指导“到人”、执行利剑“到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后,全国监察对象增加了200%以上,而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只增加了10%,这对要求监察干部“日体检、常治病”,抓住监督制约“关键少数”,不断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提出更严格的考验。要紧盯“关键少数”,创新监督方式,广东省中山市纪委监委约谈“一把手”,这样的提醒谈话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必将可以引领“绝大多数”,层层传导压力、步步压实责任。
  23户变2038户——“稿”来“稿”去,微腐败、莫伸手,发起深度贫困“最后歼灭战”。贫困“认定”优亲厚友,“退出关”以权谋私,扶贫专款贪占冒领,扶贫干部“匆匆入户、实时填表”,日排名、月督查导致基层想方设法“造声势、讲排场”,衍生“纸上”攻坚、“造景”脱贫,“微腐败”领域易滋生的“投机”行为、“官派”作为更是人民凉了心、伤了情。“异地搬迁”是着眼于脱贫攻坚实际,实践的安居扶贫新举措,《聚焦脱贫》中,陕西省眉县及其他一些地区“被搬迁”2038户,实际迁入新居只有23户。“扶贫干部累的进了医院”“不能再被‘约谈’”……让这位分管陕西省扶贫的副省长只看重“显绩”搞敷衍应付,虚报进度也照单全收,自己包保的“扶贫点”在1年时间内也就呆了6小时。这样的干部,这样的作为,让监察职能部门找到“小切口”,重点查找“监管不力、作风漂浮、违规决策、弄虚作假”问题,强震慑、严惩处,为“最后歼灭战”提供坚强的纪法保障。针对惠民惠农补贴进行的“清卡”专项行动,大数据“赋能”监管体系,让百姓手中的“糊涂卡”变成“民心卡”,让精准监督有了“抓手”,也让“微腐败”重点领域反面典型无处遁藏。据悉,凉山州开展“清卡”行动纠错兑付滞留资金1.7亿,现场清退补贴730万元。这项行动无疑大获全胜、大快民心,但隐藏在背后的是官员只顾“开心”却失了“本心”,刷了“白墙”却污了“心墙”,也直观感受到监察“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和践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铮铮誓言。
  3%等于1亿——民生“考核”,动手术、打疫苗,牵引政治自然“生态修复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永恒课题”“终身课题”,关乎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在教育、医疗、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频频出现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必须要“刮骨”自查,“动手术”查处,“打疫苗”防范,来场时刻“直播”的民生“考核”。在《护航民生》中,真实记录了“看病难看病贵”“设立非法矮围”“虚报冒领贫困学生资助金”等突出问题。“药占比”这个词并不陌生,江苏省无锡市医疗领域专项整治,对收受回扣、违规统方下大力气查处,让药占比下降了3%,核算等于节约1亿元,百姓自己要少掏3000万元。漠视医德良心,枉顾患者需求,监察部门问题导向,制度补“漏”,阳光采购、阳光监管,百姓再也不用花“冤枉钱”。净化政治生态如修复自然生态一样,是我们党持之以恒狠抓落实的“常规动作”。监察部门10天拆除10年非法矮围,终止了“下塞湖”变为“夏设湖”的“荒唐笑话”,25个单位的62名国家公职人员也因此付出了代价。把“能贪则贪”的“手”伸进了贫困学生补助中,监察部门高悬“利剑”,秉持“在监督的地方再监督”,坚决遏制贪腐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蔓延“势头”,绝不松懈、绝不手软。
  30余项培训7.3万人——守“根”铸“魂”,走在前、作表率,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以执纪者为对象进行教育管理,30余项法律法规在十九大后,共培训纪检监察干部7.3万余人次。要守纪律己,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监督,继承对党绝对忠诚的光荣传统,不掺“杂质”、不蒙初心、不折不扣。《打造铁军》中的反面典型邱大明正是在“灯下黑”的“阴影”中失了本心、“掉下”队伍。理想信念教育是“排毒杀菌”、自我净化的根本途径,丰富党纪法规和业务专业知识,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要把自己扎紧制度“笼子”里,把审查调查权“规范”起来,强化自我监督,深化自我革命,警钟长鸣、持之以恒,挺起民族脊梁,跳出“微腐败”窠臼,驰而不息转变作风,绝不做“两面派”。桃“李”不言,“夏”自成蹊。绩溪县纪委书记李夏用生命诠释扎根基层、知重负重的责任与担当,用8年如一日的“初心”实绩呈现出群众事就是“家事”,瞄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过硬作风和坚韧决心。另外,有效问责能够推动纪律约束和制度执行,纪检监察干部列了“军令状”、响应“动员令”,就不能有“喘喘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全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普遍性、规律性,从严从实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合理分工,协同合作。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健全激励机制和纠错容错机制,重拳出击变相抬头“四风”问题,守法示范、执法规范,巩固拓展执纪经验和成果。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回顾2020反腐“成绩单”,2021年,必将牢牢把握“100-1=0”中的“1”,各个领域的数据在阳光下运行,让“廉心”与“民心”紧紧相连、环环相扣。

 
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福建财政厅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一
 
福建财政厅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福建财政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讲政治贯穿财政工作的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为党和国家当家理财掌管“钱袋子”,更应在履职尽责过程中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财政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的水平。
  紧扣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服从服务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求,积极发挥财政在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职能作用,着力深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服务好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促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积极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落实财政“放管服”举措,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春节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强调,稳中求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总基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坚持过“紧日子”,挤出更多资金统筹用于支持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充分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助力我省在“稳”与“进”中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更加有效发挥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为民情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共享发展理念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织密托牢民生保障网。将新增财力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以民生“七有”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大力支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加大对脱贫攻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发挥转移支付的再分配调节功能,财力尽可能向基层一线、困难地区下沉倾斜。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疫情冲击给基层财政运行带来的新压力,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支出底线,增强老区苏区等困难地区“六保”支出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坚持为民理财,主动接受人民监督。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依法行使政府监督》,对财政监督作出了重要论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完善财政信息公开机制,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进一步强化包括疫情防控相关支出在内的财政资金监督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更加积极有为服务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当前,我省正面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考验,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传承发展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的“晋江经验”,立足福建实际情况,以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护航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以发展的实际成效带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实现经济与财政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做强。要围绕推动协调发展,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支持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要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相关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闽江、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要围绕推动开放发展,服务好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和海丝核心区建设提升行动,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落实稳外贸稳外资各项财政政策。
  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要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实打实、硬碰硬,不折不扣落实好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对防疫补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税费支持措施和一系列社保缴费减免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政策成效,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用好用足用活政府债券资金,更好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建立滚动接续的项目准备工作机制,集中资金支持“两新一重”等重点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努力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准确把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稳妥处理偿债压力与实际财力的关系,依法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隐性债务存量的化解力度。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指引,更加持续有力地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当前,福建财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的改革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主动对标对表中央改革进程,抓紧出台医疗卫生、教育、科技、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优化省与市县财力分配格局、强化收入体制激励作用为导向,研究完善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制度,推动形成稳定的省与市县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坚持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针对我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薄弱点,重点抓好财政资金项目库建设、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等工作,加快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真正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积极跟踪对接中央关于税制改革的部署,在中央赋予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范围内,研究制定我省具体实施方案。强化税收的再分配调节功能,按照中央的部署,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落实消费税改革,积极推进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

 
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福建财政厅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四
 
福建财政厅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四
——坚持强化财会监督 自觉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继续健全制度、完善体系,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这一重要讲话,将财会监督上升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新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的新定位、新职能,也为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财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刘昆部长和程丽华副部长的批示要求,结合当前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有关工作,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学习调研,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财会监督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动福建财会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依法行使政府监督》就指出,“加强财政监督不仅可以保障财政资金的正确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而且可以发挥国民经济‘监视器’和‘警示器’的作用,及时分析和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制定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撰写的这篇文章对我们继续做好新时期财会监督工作仍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文章提出“四个加强”的要求,仍然是我们要牢牢坚持和遵循的工作方向。同时,应该看到,新时期财会监督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财政、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监督检查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反对腐败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抓手。加强财会监督是保障财政部门履职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各种财政管理事项的监督检查,能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类违反规定的行为,保障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安全,并发现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制度漏洞,提出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和完善政策制度的意见建议,为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决策参考。
  近年来,福建省财会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在财税政策、预决算公开、政府采购、会计等监督方面得到了财政部的充分肯定,财会监督机制和方式创新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包括监督力量不足、监督工作与财政业务融合不深、检查方式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制约了财会监督工作的效能。做好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监督的重要论述,围绕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职能定位,紧扣财会监督的主要内涵,结合我省财会监督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财会监督管理制度,改进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财会监督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更好地发挥财会监督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要围绕财税政策执行、预算管理、国有资产、政府债务、政府采购等方面开展财政监督,重点突出财税政策执行监督,当前围绕“三大攻坚战”“减税降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有关重大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政策落地生根;重点突出预算管理监督,对专项资金管理、预决算公开、绩效评价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
  二是要围绕规范部门预算单位和市场经济主体的财务管理开展财务监督,重点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有关精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关注“三公经费”、会议费等费用开支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是否设立“小金库”等,提高有关单位的法律法规意识、风险防控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督促有关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
  三是要围绕提高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开展会计监督,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责,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会计准则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是否公允、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完整、财政政策执行是否到位等,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保障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有效执行。履行《注册会计师法》《资产评估法》等赋予的监督职责,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管,严肃查处出具虚假报告、未按规定编制工作底稿、未履行必要程序出具报告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净化行业环境,更好的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对会计核算单位的监督作用。
  四是要着力改进财会监督方式方法,切实提升财会监督效能。财会监督要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道路,加强法制建设,切实做到依法监督;要走信息化道路,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等信息系统的作用,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督能力和水平;要改变当前以事后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在事前、事中将监督嵌入财政管理业务流程,把财会监督贯穿于各个环节;要注重财会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财会监督队伍,不断壮大财会监督力量。同时,要在党内监督是主导这个前提下,自觉将财会监督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和人大、审计、统计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同向发力,形成强大有效的监管合力。

 
学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铁纪发威对外对内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监督专责机关,要带头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健全内控机制,经常打扫庭院,清除害群之马,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铁纪“对外”,打造纪检监察铁军,不断扎紧纪检监察篱笆,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只有有铁一般的纪律,才能形成统一意志。合格的纪检监察铁军,就要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时刻拧紧监督执纪螺丝钉,抓“两面人”的表里不一,抓“蜗牛”的迟滞慵懒,抓“严书记”的不严,驱散影响政治生态环境的“雾霾”。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搭建群众参与平台,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使问题找得更准、发现得更早、解决得更及时。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政治立场,紧盯“小微权利”和“小官贪腐”,重拳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剪除黑恶势力“保护伞”,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深挖实查,抓早抓小、上下联动,纪检监察干部时刻都加满油,把稳航,鼓足劲,点亮“聚光灯”,细化“刻度尺”,严查“跑路子”“搭天线”,把“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的“两面人”“揪出来”“放进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铁纪“对内”,打铁必须自身硬,执纪者必先守纪,把忠诚干净担当融入纪检监察干部的血脉和灵魂。
  “天涯无净土”,纪检监察干部要以眼里不容沙子的态度加强对“自己人”的监督。作为监督别人的人、执纪执法的人,打铁必须自身硬。硬的政治要求、高的政治标准,是打造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基础。进了纪检监察系统不等于进了“保险箱”,不是“绝缘体”,也没有天然的“免疫力”。要打开“手电筒”,严防“灯下黑”,刀刃向内不手软、清理门户不护短,对于纪检监察系统的“内鬼”,出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护犊子”,不搞区别化。
  执纪监督,责任重于泰山;失职失责,就要付出代价。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加大日常谈话提醒力度,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干部监督的“预防针”。给自己人定下规矩、划出红线,力促监督执纪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既是对纪检监察机关履行专责职能的严要求,也是给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硬约束,戴好“紧箍咒”才能筑好纪检监察机关强化自我监督的“防火墙”。
  铁纪发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经常打扫庭院,清除害群之马,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行使权力要慎之又慎,自我约束要严之又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断释放全面从严强烈信号;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反腐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形成“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有力震慑,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执行制度成为权力行使者的一种风气、一种习惯,进而成为一种性格、一种文化。
  作为执纪者,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把握精神实质,深刻领会核心要义,《规则》的印发,界定了权责界限、厘清了工作流程、健全了约束机制,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规执纪、依法履职提供了重要的制度遵循。就像医生看病,治好一个人的病是成绩,找到病毒传播的路径和不发病的疫苗贡献更大。《规则》就像这个疫苗。切实用好用活《规则》,把其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标尺,准确用纪、公正量纪、规范执纪。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在纪律这个问题上,我们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压倒”不是“完胜”,“态势”未成“定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能有差不多、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将“严”字长期坚持下去。奉劝对党和人民有异心的党员干部:在人生旅途上,只有正道直行,才能自由自在拥抱诗和远方。